当前位置:青年生活网 > 本地生活 > 寻访戴望舒心心念念的那条巷子……

寻访戴望舒心心念念的那条巷子……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

《雨巷》,是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

寻访戴望舒心心念念的那条巷子……

戴望舒1905年生于浙江杭州,1950年卒于北京,享年45岁。英年早逝的他,能在文学史上留下盛名,与其风格独特的诗作分不开。

《雨巷》这首诗,传承了中国古典诗词含蓄蕴藉的风格,运用象征性的抒情手法,勾勒了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意境。不独如此,这首诗还大量运用复沓、叠句,形成回环往复的旋律,读来有一种音韵美。

《雨巷》发表后,一时洛阳纸贵。戴望舒也因此有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那么,戴望舒笔下的“雨巷”在哪里?

诗人一生辗转各地,游迹繁多,但大多论者认为:《雨巷》写的当是杭州的大塔儿巷——那里,是他的故乡,见证了诗人从呱呱坠地到走上文坛的历程。

寻访戴望舒心心念念的那条巷子……

现在的大塔儿巷(雨巷) 图源:上城发布

大塔儿巷,位于今日杭州的上城区,东出皮市巷,西接光华巷。大塔儿巷得名,与宋朝时巷里有座“城心塔”有关,巷以塔名。大塔儿巷边上还有个小塔儿巷,两巷构成丁字形。

悠悠千载,大塔儿巷傍山揖湖,阗城溢郭,旁流百廛,一直是杭州城区的中心地带。史料记载,宋以降,小巷一直青石匝地、苔痕拥阶、曲径通幽,古人以“鹊冷难依明月树,燕归长恋故园草”的诗句来描绘小巷的风情。戴望舒举家迁往上海前,一直住在这里。

“雨巷”,现今模样如何?还是“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抑或已“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

一个夏日的午后,记者按手机地图提示,沿西湖湖岸逶迤南行,越涌金门,跨柳浪闻莺,终于抵达巷口。

寻访戴望舒心心念念的那条巷子……

今日“雨巷”光明日报记者 詹媛 摄

到了?眼前的景象委实令记者迷茫:约莫几十米长的短短一截巷子,全然不见悠长、悠长的模样。“寂寥”的意境也不复存在,宽宽的柏油马路两旁,一边是便民菜市场和老年大学,一边是幼儿园,成群的孩子正在人造草坪上嬉戏。

看看巷口的石刻碑记,分明写着“戴望舒故居”“《雨巷》诞生地”。

是了,巷口那口标刻着岁月印记的老石井犹在。戴望舒当年是不是曾在这里打水?诗人绵绵无尽的灵感是不是源自水桶荡起的涟漪?

问这里的住户,哪座房舍是当年的戴宅?已没人能说得清楚了……

寻访戴望舒心心念念的那条巷子……

“当年,这里确是三尺窄的青石板路老巷。我依稀记得,巷子细细而且弯弯曲曲,巷口望不见巷尾,显得悠长又寂静!”上城区小营巷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兼文化教育委员薛恺介绍,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末,“雨巷”被改造。“巷子实在太窄。买了新家具,都运不进去,要人费劲扛进去!”

踟蹰巷口,看着远处青青的吴山和身旁鳞次栉比的楼房,记者既感欣慰,又有些许惆怅……

据说,当年尼克松访问杭州时曾感慨:“美丽的西湖,破烂的杭州。”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杭州人!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而省会杭州的面貌,更是日新月异。数十年凝心聚力,论现代化水平和宜居便利,杭州当属全国翘楚。

更重要的是,杭州在旧城改造和文物保护之间,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路径。站在“雨巷”前的惆怅,记者有,“老底子”的杭州人,更有!

“作为中国文化的延续和传承,不论建筑时间长短,只要有文化价值,都在传递各个时期的历史信息,绝不能一拆了之!”浙江文化遗产研究院首席专家黄滋向记者感喟。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最好的保护是找到合理的利用模式。文脉保护、民生改善与城市发展,要协调并进。”杭州一位市领导向记者介绍。

自2005年启动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迄今,杭州抢救性保护了历史文化街区28处,其中15处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探索出“功能延续、商业开发、创新创意、文化展示”等4类历史建筑“活化新生”模式。由此,杭州多次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良好范例奖”“国家首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等荣誉。

杭州探索的步伐并没有停歇。今年5月1日,《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一来,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都城、州府、县治所在的历史城区,历史风貌区、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利用、修缮补贴、评估补助等都有了法律保障。”杭州市文物遗产与历史建筑保护中心名城保护部部长楼舒说。

寻访戴望舒心心念念的那条巷子……

为了找回“梦里江南”的印记,近年来,杭州对1671处历史建筑,用三维激光扫描等方式,进行测绘建档、挂牌,编制保护利用导则——也就是说,每幢历史建筑都有它专属的“保护利用说明书”。

如今,漫步杭州,总能与名人故居不期而遇!

从戴望舒家的大塔儿巷口,南去马市街,向东不过两三百米,就到上城区方谷园2号钱学森故居。幼时的钱学森就生活在这处江南庭院里,从“春游芳草地”到“八千里路云和月”,他一学就会……如今,这里“修旧如旧”,不时有游人前来瞻仰。

自此再向东步行20余分钟,便是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郁达夫的故居——“风雨茅庐”。在这个由作家亲手设计的院落里,他饱含深情写下了“儿时曾作杭州梦,初到杭州似梦中。笑把金樽邀落日,绿杨城郊正春风”的诗句。踏进院落,也仿若踏进了郁达夫的梦中。

再向东北约四五公里,上城区严家路50号,是著名电影艺术家夏衍的旧居。晚年的夏衍对旧宅念念不忘:“梦见和我一起在后园捉金龟子的赤脚朋友……事隔半个多世纪,为什么梦境中的人、事、细节,竟会那样的清晰,那样的详细……”

“近年来,杭州抢救性保护了1708处历史建筑,包括传统民居、花园别墅、里弄住宅、文教建筑等20多种类型。”楼舒说,“结合历史文化街区等片区的保护和提升,还有183万平方米、近4万户老旧房屋被更新……”

“文化珠玉,正被补缀起来,给当下和未来留下不缺环的历史链条。”黄滋很是感慨。

的确,今天这些“老街巷”“老房子”,已经成为留驻人们心头的那份美好与牵挂,一如那雨巷,那丁香一样的姑娘……

▼相关阅读▼

杭州城市人文精神的多维文化基因

雨巷悄悄“变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