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青年生活网 > 家长里短 > 转角都有惊喜 临海“墙根”舞台厚植“ 在地”艺术

转角都有惊喜 临海“墙根”舞台厚植“ 在地”艺术

8月的傍晚,来自绍兴的游客小姚避开白天的酷暑,开启临海夜游模式。刚进兴善门,她就踏入了一场“门洞”演唱会,95后广东小伙朱志清抱着吉他、75岁的原住民詹才泰捧着手鼓在门洞长椅上即兴弹唱;随后漫步长城,竟走进了“屋顶”读诗会,城墙边再望书苑利用屋顶空间打造诗歌舞台,青年们用当地方言读诗,也为游客献上视觉听觉盛宴……“在临海逛个10分钟就看见了四五处文艺表演,转角都是惊喜。”小姚说。

不难发现,纷呈的文艺活动前,都有一个“文艺赋美”立牌展示架。去年10月,浙江省文旅厅在全省实施“文艺赋美”工程,发动社会各界文艺志愿者在适宜空间开展常态化艺术展演活动,并按演出场次、参演志愿者数量、上传视频数量等指标每月进行全省排名。

放眼全省,小城临海艺术院校、文化馆(站)等文艺资源并不出众。于是,临海直面短板,一方面不断挖掘“角落里”空间,打造“墙根”舞台,一方面创新培育“在地”艺术家,即鼓励大家在当地进行艺术创作,开展具有地方特征的文艺活动。半年间,临海“文艺赋美”工程月排名从全省第53名跃升至全省第1名。

转角都有惊喜 临海“墙根”舞台厚植“ 在地”艺术

见缝插针,打造“墙根”舞台。要想常态化推动志愿者开展艺术展演活动,适宜、方便的场地不可或缺,比起大动干戈地拆、改、建,临海选择了更巧妙的方式,充分利用城市、乡村的不起眼的“角落里”空间,哪怕一处墙根都要发挥“余力”。原本用于抗洪、抵御外敌的瓮城成了戚继光舞台剧剧场,揽胜门两侧的长廊成二胡爱好者根据地,东湖的大石头附近成了戏曲表演的好去处……目前,临海市“见缝插针”打造了183个“墙根”舞台,让人转角遇见文艺,并采取线上预约制的形式有序使用。更令临海市文广旅体局公共服务和艺术科科长陈黎欣慰的是,在街头巷尾看到“文艺赋美”标识,临海市星悦广场负责人联系上她,主动敞开电影院的空间一角,打造了“文艺赋美”梦幻剧场,供文艺爱好者们使用。

古今融合,厚植“在地”艺术。竞相开放的场地让文艺爱好者有了肆意发挥的空间,临海词调传承人包雅文不时带团在府城王氏故居表演,曲调平和尽显江南之婉约;上盘镇如宝村缩山拳表演队每天在文化礼堂演出,一招一式尽显台州式硬气。独树一帜的非遗因“文艺赋美”工程拥有了更多的粉丝群体,随着青年接连涌入古城,文艺活动也推陈出新,有了更潮的打开方式。于是,临海市文广旅体局对于长期开展文艺活动的团体给予经费奖励,还通过政策扶持、购买服务的方式,让传统文艺旺起来,新时代文艺兴起来。壹号画室在搬运工会布置的“随便壹展”,将孩子们的天马行空的愿望绘制成长卷,成为新晋出片圣地;临海青年田丰源和小伙伴们自编自导《异物志水土临海》戏剧在书店展演,让大家看见特别“临海”的一面。如今,临海市培养了150多支文艺志愿者团队,共有5228名成员。

差异化路线,激发比拼氛围。说起群众文艺活动,广场舞三分天下有其二。为此,临海市文广旅体局按区域组织广场舞评选,激发大家走差异化路线,呈现“一村一品”的特色。灵湖舞之恒开心舞队不仅统一了服装,还自费邀请宁波的拉丁舞教练邹恒,一周来教学一回,只为提升团队舞蹈质量,赛出风格。年仅6岁的李安然看到曳舞团天天在崇和门跳曳步舞,便在旁边偷偷地学,几周后就成为领舞,也成了舞团的小小代言人;霓裳荟古典舞蹈团则以中国鼓为特色,跳起了鼓上舞,柔中带刚地甩着长长的水袖,舞蹈小视频更在网络社交媒体掀起了一阵风潮。而在崇和门广场西侧,一群坐在轮椅上的舞者跟随着节奏在空地上旋转,手起、侧身,跳着轮椅舞……

“半年时间,我们文艺志愿者队伍呈指数倍上升,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高质量文艺作品不断丰富,接下来,我们将在临海全城开展万人同跳一支舞的活动,喜迎亚运到来。”陈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