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连续3年发布绿色低碳生活指数 让百姓生活更低碳环保
- 家长里短
- 2023-08-13
今年,已是湖州连续第三年发布绿色低碳生活指数报告。2021年,湖州市文明办联合研究机构共同研究制定全国首个绿色低碳生活指数,得到了中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和业内专家的肯定。
推动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湖州做对了什么?透过这份绿色低碳生活指数报告,我们寻找答案。
绿色低碳转型如何推动
放眼全国,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力较弱是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而生态环境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扭转,要整体迈入现代化,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是行不通的,资源环境的压力也是不可承受的。这些年来,我们精心呵护的绿水青山和碧海蓝天见证了我国在应对生态危机中作出的努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明确到2035年中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时,特别指出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回看湖州,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多年来,湖州对“绿色”有着立体的表达,走出一条“逐绿前行、因绿而兴、绿满金生、以绿惠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既能看到湖州生产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也包括百姓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
不同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百姓的主观意志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如何推动?作为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球唯一的生态文明国际合作示范区、长三角地区唯一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湖州主动担当、积极探路。
绿色低碳生活怎么测评
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绿色低碳的?简单来说,就是减少日常生活所耗用能量的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通过供需两侧同时发力,形成一种人人、事事、处处、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风尚。
相比于生产方式绿色化,生活方式绿色化强调的是公众在建设生态文明进程中、在日常生活的行为养成上要有与时俱进的绿色生活新理念,相对难以测评。湖州率先给出了主观客观结合的绿色低碳生活指数评价体系,以客观指标来衡量政府在服务配套、政策激励、氛围营造等方面做得怎么样;以主观问卷来调查百姓转型意愿和行为选择,测评全社会绿色文明素养程度。
“围绕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各部门都有一些具体举措,但相对分散,因此,我们在客观指标上作了系统集成。”湖州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形成涵盖绿色居住、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服务、绿色素养5个一级指标,能源节约、垃圾分类、低碳驾车等13个二级指标以及户均居民用电量、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数量等50个三级指标的客观指标体系,并通过主观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综合测评,最终确定当年绿色低碳生活指数。3年来,湖州绿色低碳生活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记者发现,结合百姓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新需求,三级指标年年优化。今年新增了8个三级指标,如“‘电桩下乡’乡镇覆盖率”,考量的是新能源车主乡村休闲度假的充电需求;“无痕露营营地数量”指标,考量的是如何引导新兴休闲方式绿色化、低碳化。
今年的报告还特别关注了一个群体——船民。湖州港是全国36个主要内河港口之一,不少船民一年有300多天生活在船上。他们的生活如何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湖州的做法是“以电代油”。截至目前,湖州已建成岸电设施163套,实现全市水上服务区及主要公共锚地全覆盖。在长湖申航线跑船近20年的船民丁喜感叹:现在用岸电,晚上睡觉不再枕着“轰隆”声入眠,关键是还省钱。
- 1
- 2
- 下一页
-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