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吸能量棒”提神醒脑? 医生提醒别乱用
- 家长里短
- 2023-11-02
最近,一种“鼻吸能量棒”在学生中流行,商家宣称“纯天然成分、安全无害”,真的无害吗?专家解答
“鼻吸能量棒”提神醒脑? 医生提醒别乱用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傅容容 通讯员 文娜 实习生 王希凡
“上学前‘吸’一口,下课后‘吸’一口。”最近,一种“鼻吸能量棒”在学生中流行开来。“鼻吸能量棒”通常由塑料外壳包裹,上方有1至2根塑料细管,鼻子凑近可闻到薄荷、樟脑等内容物的气味,商家宣称“安全无毒、提神醒脑”。这种“鼻吸能量棒”真的无毒无害吗?是否会对鼻黏膜造成损伤?会不会上瘾?近日,记者采访了药剂科、耳鼻喉科专家。
“鼻吸能量棒”在网络和学校周边流行
在网购平台进行搜索,记者发现,热卖的“鼻吸能量棒”价格在5元至60元不等,气味也多种多样,其中以薄荷味为主。在商品主图和详情中,商家以“上课提神”“开车防困”等表述对“鼻吸能量棒”的功能进行强调,并宣称“纯天然植萃配方,安全无害”。但记者注意到,商品详情中并未写明产品具体成分。
记者走访学校周边后发现,目前有许多商店售卖“鼻吸能量棒”。长沙某中学初三学生小杰在商店购入了一支“鼻吸能量棒”,他告诉记者:“同学们都在用,我试过一次后感觉确实提神,已经用完了一个,准备买个不同气味的试试。”
对于“鼻吸能量棒”的流行,不少家长表示担忧。“这款产品含有樟脑,咱们都知道樟脑丸可以杀虫,孩子正值身体发育期,直接吸入樟脑气味,对健康危害很大。”一位家长在社交平台上说。
除了健康问题,家长们还担心孩子“上瘾”。“鼻吸能量棒一开始用的时候闻起来很爽,多用几次后感觉没那么爽了,但又总想闻,越吸越上瘾。”还在上小学的小糖说,她非常喜欢西瓜味的“鼻吸能量棒”,感觉香香甜甜的闻起来很“治愈”。小糖妈妈看到孩子一边做作业,一边时不时地拿起“鼻吸能量棒”闻,检查包装发现没有任何标识。她告诉记者:“感觉像‘三无’产品,孩子一直吸,很担心会有上瘾的成分。”
记者就此询问某售卖“鼻吸能量棒”的电商店铺,客服表示:“目前初高中生用得较多,小学生没必要用。”但从实际来看,仍有一些小学生出于好奇购买尝试。
纯天然成分、安全无害?药师这样说
“鼻吸能量棒”会让人上瘾吗?记者在一款“鼻吸能量棒”包装上看到,商家标注其成分为薄荷油、薄荷醇、冰片、蓝桉叶油、迷迭香油等。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谭静娴表示,就该包装所列举的成分,应该不会让人上瘾。但是,有些“鼻吸能量棒”加入了多种烈酒成分,而酒精是一种亲神经物质,虽然摄入方式不同,但不排除会使人产生对酒精的渴求;还有一些“鼻吸能量棒”可能添加了一些让人上瘾的成分。因此,各位家长要提高警惕,不建议孩子购买此类产品。
即使一般的“鼻吸能量棒”主要成分为薄荷等天然植物类物质,不会引起上瘾,但它对健康的损伤不可忽视。谭静娴强调,商品中含有的樟脑长期或大量吸入会导致神经系统损伤、肝脏损伤、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此外,对薄荷脑和薄荷油之类的精华成分过敏的人群,不建议使用,否则会导致鼻腔黏膜受到损伤或出现肿胀现象,还可能造成鼻子出血等情况。
一般情况下,口服是药品首选的使用方法,栓剂、擦剂、外敷等接触性给药都有严格的使用要求,通过五官给药更需谨慎对待,如眼药水、洗鼻液、口腔喷雾等药品的生产销售不仅需要取得相应资质,使用时还要严格注意使用方法。记者发现,某款“鼻吸能量棒”上标注的执行标准仅为企业标准,而生产该商品的企业所属行业为“纺织服装、服饰业”,经营范围仅有食品生产、销售相关资质。
如果长时间使用“鼻吸能量棒”这类辅助产品来提神,可能会产生药物依赖性,还容易产生不良心理暗示,即在不使用的情况下,也可能使人出现精神萎靡或是精神倦怠症状,不建议长期使用。
“鼻吸”动作存在诸多隐患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黄耀宇表示,“鼻吸”动作存在诸多隐患。如果只是将其放在鼻子外面,轻轻去闻,问题不大。如果儿童在缺乏正确指导的情况下,将“鼻吸能量棒”插进鼻孔里,这种行为是不正确且危险的。“日常生活中,不能随便往鼻孔里塞这类东西,一是怕细小物件脱落引起误吸导致呛咳甚至窒息,二是容易损伤鼻中隔黏膜,引起感染、出血甚至穿孔。”黄耀宇说。
此前,一些地方禁毒办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称,“鼻吸”上瘾,危害超乎想象。对于人格三观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经常“鼻吸”,可能降低他们对毒品的防范心理,更易落入涉毒陷阱。黄耀宇介绍,鼻吸作为毒品的吸食方式之一,极易破坏鼻黏膜功能,轻则引起鼻炎,重则造成鼻腔溃疡、出血等。
黄耀宇呼吁广大家长和孩子提高警惕,建议相关部门介入,加强校园周边监管,杜绝学校内部“鼻吸能量棒”的销售渠道,严禁其入校﹔安装校园标识牌,科普“鼻吸能量棒”的危害,提高学生认知,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青少年正值生长发育关键期,更应劳逸结合、注意休息,而不是依靠这类提神产品来提神。”谭静娴建议广大青少年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睡眠,中午适当休息。初三、高三的孩子们升学压力大,家长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干预,避免造成过重心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