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7年,儿子像妈妈一样干了这件大事
- 本地生活
- 2024-02-07
潮新闻讯 “我终于和妈妈一样,做了这件有意义的事!”2月6日12时30分,温州市造血干细胞定点采集医院,经过3个半小时的捐献,志愿者张钧琅捐献了306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功挽救了一名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他也成为浙江省第998例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张钧琅母亲杨春菊曾在2016年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他们成为全省首例母子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捐献过程中,张钧琅一直面带微笑,温热的血液从他的一只手臂的针管输出,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出造血干细胞,剩余的血液成分从另一只手臂的针管回输到体内。他说,因为有妈妈的经验和陪伴,整个捐献的过程,他特别轻松。
21岁的张钧琅是一位现役军人,为了这次捐献,2月1日,他特意请假回温州老家。
张钧琅清楚地记得,7年多前,全村老少敲锣打鼓欢送母亲杨春菊去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场景。2016年6月10日,杨春菊顺利完成了捐献,成为浙江省第28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妈妈那份标号为5736的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也一直珍藏在家。
这次张钧琅要去捐献,杨春菊俨然成为了儿子的贴身顾问。张钧琅爷爷奶奶高兴地对他说:“你妈妈那时候捐献,我们起先是反对的。现在不反对了,你只管放心去捐献。”不善言辞的父亲,还主动当起了“后勤部长”,协助完成这次光荣的救人任务。
时隔七年,母子俩先后伸出手臂做出同样的抉择,这份大爱,源于这个“最美家庭”浓厚的公益氛围。
时间拨回到3年前,2021年8月,张钧琅高中毕业,面对人生的重要时刻,18岁的张钧琅听从母亲的建议,和母亲、堂哥、姑姑四人一起走进家附近的献血车,完成了人生第一次献血,为自己18岁的成人礼贴上一个靓丽的标签。
组团献血的张钧琅和堂哥、姑姑还一起留存血样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登记现场,张钧琅拿着“造血干细胞捐献登记荣誉证书”开心地说:“这是我18周岁成人后第一份珍贵礼物!”
家长是孩子的样子,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因为杨春菊每年都参加无偿献血、环保公益和慰问养老院等志愿活动,张钧琅也经常一起参与。2019年10月,一个秋高气爽的周末,母子俩和姑姑一起登临永嘉东蒙山,和温州星火义工队的志愿者一起开展环保公益活动。在收集一个悬崖边树丛里一个废弃矿泉水瓶,三人费了很大的劲,完成了之前看起来不太可能的任务。
翻出张钧琅孩提时代的旧照,那肥嘟嘟的脸蛋惹人可爱,杨春菊的眼角都荡漾着母爱。“儿子入伍后,主动申请成为一名卫生兵,积极参加培训,坚持巡诊值班。现在他长高了,脸庞也清瘦了。”
2月6日的采集现场,张钧琅的爷爷、爸爸、妈妈、妹妹、姑姑、堂哥等9名亲属都来到了现场。大家为张钧琅加油、打气。浓浓的亲情,让采集时间过得特别快。捐献结束后,妈妈也拿出自己当年的捐献荣誉证,一家人留下灿烂的全家福。
时隔七年,儿子和自己一样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杨春菊见证了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的发展。“母子都是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实属罕见。这在浙江还是首例。”温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