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做铺路石
- 育儿有方
- 2024-06-23
五月底,河北阜平已入盛夏,但阜平县城南庄镇马兰小学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胜过骄阳,在北京市东城区定安里小学青年教师陈云的指导下,他们兴致勃勃地动手搭建起电路,小心翼翼地穿越模拟“火线”,在此起彼伏的欢笑声与惊叹声中,山区孩子探索科学奥妙的星星之火冉冉升起。
这样的课堂对于身处深山的阜平县孩子们来说并不算罕见。在北京市“老校长下乡支教”团队驰而不息的努力下,这里的乡村学校不仅有了丰富多彩的科学课、音乐课,而且组建起校园合唱队,孩子们还登上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全世界的注视下,动情演唱《奥林匹克颂歌》。此次,北京市东城区教育两委、区老教育工作者服务指导中心、东城区教育系统关工委等工作人员同“老校长下乡支教”团队一行,来到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镇,感受乡村基础教育的山乡巨变。
2016年10月,由教育部关工委主导的“老校长下乡支教”工作正式启动。北京市东城区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组织起一批退休老校长、老书记、老教师前往乡村支教,点亮乡村教育的未来。
8年的时间,东城区16位退休知名老校长、老教师赶赴阜平县支教283次,听课452节、交流评课210余节。在老校长们的带领下,东城区共有17所中小学150余名骨干教师参与支教送课400余节,组织专家教研讲座18次,惠及数万师生,用行动交出榜样答卷。
给山区孩子带来“一堂好课”
阜平,距离北京300公里,是革命老区、深山区、深度贫困地区三区合一之地。
2016年10月17日,北京东城区培新小学原校长李占芳同北京汇文中学原党总支书记白瑞祥、北京市音乐特级教师付宝环组成的“老校长下乡支教”三人小组先乘火车、再坐长途车,穿过盘山路上的4个隧道来到支教地石猴小学、谷家庄小学、井沟小学时,三个人都不由得吃了一惊。
李占芳回忆道:“最初看到的是学校一穷二白的景象,教师编制不足且年龄老化,特岗教师专业不对口,临时代课教师学历不够……匮乏的教学资源,极其简陋的办学设备,单一的校园生活,山区条件之艰苦超出我们的想象。”
而如今,阜平的乡村小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暗红色的教学楼拔地而起,教室窗明几净,黑板不再是洋灰抹的,还配备了多媒体屏幕,孩子们的桌椅簇新,操场体育设施一应俱全……
学生们在教室上语文课。 汽车网记者 陈琦摄
在明亮整洁的教室中,东城区崇文小学语文教师张艳正举着贴纸教具,为马兰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们讲授一堂别开生面的《青蛙卖泥塘》。这堂课的妙处在于将抽象的文字转化易于理解的图像,在一次次举手交流中,教室中盈满了欢声笑语。
与此同时,马兰小学的操场上更是热闹非凡。东城区培新小学体育教师杨灿正带领着孩子们练习足球技巧,运球、停球、传球、跑位、射门……孩子们的汗水同欢呼声交织在一起,阳光下闪烁出金色的童年。
“到阜平以后我们才了解到,当时这里的孩子除了语文、数学、英语,其它课程从没上过,连国歌都唱不准。”李占芳介绍说。
“大山里的孩子也得有歌声。既然我随助教团队来到了这里,没有音乐教师我就是音乐教师,没有音乐课,我就从‘哆、��、咪’开始教起。”付宝环回忆道,多年来,每次到阜平她都会为支教学校分年段逐班上音乐课,教音符、唱谱子、学唱歌,从发音、口型到咬字,她一句句示范带唱,一步步教会学生感知音乐的魅力。
如今,阜平乡村学校中不但有了歌声,还有了校歌和琴声。在井沟小学的六一庆祝节目中,孩子们先后表演了口风琴演奏、合唱、话剧、舞蹈等8个节目,并用稚嫩的声音演绎了付宝环老师为他们量身定做的校歌。
“每次我们来学校,都从北京带来不同学科的老师给孩子上体育、音乐、美术、科学课。让孩子们体验不同学科带给他们的快乐和感受。我们还把VR课堂引进校园,让孩子们在‘虚拟现实’中学习,置身于太空中遨游,了解八大行星的神奇,体会学习的幸福。”李占芳说。
同山区教师传递“一堂好课”
“老师们抓紧时间进教室,集体教研、专题讲座必须在12点半前完!”马兰小学校长袁心顺着急地招呼着老师们。
在接下来的90分钟里,张艳以《青蛙卖泥塘》为例讲解情境教学在课堂实施中的实践与应用。她表示,这堂课的教学不要仅停留在表面,更要渗透思想教育,正如青蛙最终通过努力改变泥塘一样,要启示孩子们认识到生活环境不好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拥有改变的决心和勇气,并通过勤劳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在主题为“探索多样识字方法,激发自主识字兴趣”的教研讲座中,前门小学副校长赵连杰从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角度分析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通过具体课例讲解教师应如何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进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这样的集体教研、专题讲座在阜平县乡村学校已开展多年。曾经乡村学校教师资源较为匮乏,教师能力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当地很多老师能把课本串讲下来已是不易,谈不上授课技巧和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老校长们通过听课、评课和教研活动,手把手指导当地教师,不仅邀请北京其他退休或在职的特级教师、骨干教师来阜平送课讲学,还为乡村教师创造参加北京市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观摩东城区骨干教师大赛等学习机会。
据介绍,多年来,东城选派市区级优秀教师送课下乡累计152人次,做示范课约180节,受益教师累计近400人次。
为山区师生留下“一所好学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给山区师生留下“一所好学校”,支教团队摸索出精准扶贫的“三血”工作模式,即走好补血、活血、造血这三步。一是面向学生做好“补血”,课程开齐“一科都不能少”;二是面向教师做好“活血”,激发成长动力,聚焦课堂;三是面向校长做好“造血”。引导校长思考,构建自主发展链条,打通教研连心桥,避免学校管理反弹。
“老校长们用博大的教育情怀开展精准教育扶贫工作,采用‘补血’填补学科空白、‘活血’更新教育理念、‘造血’促进专业发展等举措,为乡村学校带来先进教育理念、优质课程及丰富资源,深受阜平县教体局领导和学校师生们的称赞。”东城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关工委主任尤娜说。
事实的确如此。在此行的“老校长下乡支教”工作座谈会上,阜平县教体局副局长、少工委主任杨二军充分肯定了东城区支教工作的成绩,并希望东城区能够为阜平传递更多先进教育理念,助力提升本地教育教学质量。对此,东城区教委老干部科吴艳秋积极回应,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发挥老教育工作者作用,加大支持力度,助推阜平教育更上一层楼。
在2023年7月,东城区新选派4名老校长、特级教师,在市教育关工委的带领下,赴云南兰坪开展为期三年的支教工作,老校长们克服海拔2900米近高原地区的不适,通过实地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对当地学校进行精准帮扶,重实践,讲实效,一课一评,不断提升当地的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
东城区“老校长下乡支教”团队的脚步从阜平开始,但不会止步于阜平。未来的乡村教育该如何谋划?未来的山村学校、老师该如何定位与发展?未来的支教如何在送理念、送智慧上见实效?老校长们的下乡之路仍在不断延伸,正如李占芳所说的那样――我们愿做铺路石,让同在蓝天下的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一起向未来。
(责编:郝孟佳、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