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高校一流人才队伍建设活力
- 本地生活
- 2024-12-2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建设教育强国·教育笔谈】
系统谋划,引育并举
激发高校一流人才队伍建设活力
作者:周虎(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基础性、战略性的支撑力量。高校是人才聚集高地、培养主阵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是我国教育、科技、人才的最密切结合点,是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在我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进程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高校应深刻理解把握,系统变革、引育并举,加快推进高校一流人才队伍建设。
西南石油大学钻井提速科研团队党支部把党组织生活搬到一线生产现场。曹正摄/光明图片
在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究院实验室,科研人员进行医学实验检测。周社根摄/光明图片
坚持党管人才,把牢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方向盘”
回顾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党和国家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把人才工作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整体格局中谋划推进,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等重要论断,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的重大部署,指导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中,“党管人才原则”充分指明了新时代人才工作之“基”。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人才的战略支撑作用越发凸显,推进人才工作也越发需要保持政治定力、增强战略定力。只有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准人才工作的大局、方向、战略、定位,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领,全方位支持帮助人才、千方百计造就成就人才,着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凝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人才发展强大合力,保证人才工作始终服务于发展大局。
高校做好人才工作,首先要深刻理解党管人才的内涵与意义。要不断提高对做好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为什么管”“管什么”的内涵理解延伸至“怎么管”的路径突破,将人才工作融进高校组织体系,将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势。同时,要全面提升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能力与水平。学校党委要健全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做好宏观谋划与制度设计;组织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落实党委研究决定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协调各方面力量形成工作合力;职能部门要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优势互补的部门联动格局,合力解决人才所遇到的各类亟须解决的难题;二级党组织要充分履行教育引导、联系服务责任,抓好人才规划、人才引育、政治把关、人才安全等工作,不断探索完善新时代高校党管人才工作格局,把高校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
把握发展趋势,抓住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关键点
随着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特别是人才竞争空前激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这深刻指明了新时代人才工作之“势”。
当前,国内外人才发展的总体趋势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战略价值上,人才队伍的极端重要性导致人才供求矛盾在世界范围内更加凸显。战略定位上,人才不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生产要素,而是成为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驱动者。战略目标上,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愿景,要求我国必须具备更大的人才吸引力、成为全球人才的首选归属地,从而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战略重心上,亟须构建与国家发展目标相匹配的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尤其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所需的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战略布局上,需将空间概念引入人才战略规划设计、组织实施,既突出排头兵、先行者,又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突出自身特点、加大改革力度。战略路径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将人才工作单线推进转变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齐头并进,全方位、多维度、高效率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新机制成为现实所需。
浙江农林大学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实验室里,学生正在做实验。陈胜伟摄/光明图片
目前,我国人才队伍迅速壮大,人才比较优势稳步增强。数据显示,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已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3.33万亿元,中国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持续提升,高层次人才资源存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海外优秀人才回国或来华创业,对推动我国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立足新发展格局、寻找新的发展动力和增长点是迫切要求。
高校应及时把握当前人才发展的趋势性变化,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一是要准确把握需求,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关键“卡脖子”问题,结合地方发展特色与高校定位,识别应当重点发展的学科领域,科学研判这些领域的人才短板,绘制全球顶尖机构和人才分布地图,为后续引才工作奠定基础。二是要遵循“引得了、留得下、做得好、流得动”的原则,实现有进有出、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建设好利于人才流动的循环生态结构。这一结构,既可以是高校内部不同院系、机构甚至学科间的“内循环”,也可以是高校之间的“外循环”、高校与社会各行业之间的“大循环”。三是要以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牵引,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遵循学校定位,积极建构层次多元、各具特色的人才体系,在人才进出、管理、评价激励等方面予以有力支持,保障人才快速成长、健康发展。
系统性改革,构建高校人才引育生态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这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人才工作之“要”。
近年来,随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入,制约人才高质量发展、阻碍人才治理现代化进程的制度性束缚逐渐突破,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在突破关键技术、引领新兴产业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从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面临挑战,人才培养结构不均衡的问题日益凸显,进一步激发人才活力存在阻碍,系统性改革的必要性越发突出。
高校要积极构建既具中国特色又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引育生态体系。一是要积极承担为国揽才的时代使命,面向海外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可注重从具有科技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地区引进特定优势领域的人才,同时创新“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大师+团队”组团式引才,建立海外荐才专家库,用好师承、校友、合作者等关系,以才荐才、以才引才、以才聚才。二是要构建完善金字塔形的人才梯次结构,厚植人才蓬勃生长沃土,搭建多层次战略人才培育阶梯,按需遴选、综合支持、动态调整,个性化实施覆盖职业生涯全周期的人才发展支持方案,尤其是重视人才的源头培养,注意青年人才的引进与培育。三是要营造潜心事业、自由宽松的人才发展生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赋予用人单位更大自主权,灵活调配人才、合理配置资源、高效完成任务,同时为具有创新潜力和能力的人才提供更加宽松自由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制度约束,确保其充分发挥专长潜力。
《光明日报》(2024年12月24日 15版)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