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港放流平台正式启用
- 食说天下
- 2025-01-05
讯(记者杨益波□蒋则蔚)2025年1月1日,象山港放流平台启用仪式暨2025迎新放鱼活动在宁波象山黄避岙乡高泥村举行,通过“科学放鱼”,为东海送上一份来自象山的新年贺礼。
当天上午10点,黄避岙乡海上平台热闹非凡,宁波种苗养殖企业、科技文化专家、渔民、志愿者以及市民等代表200余人,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部分市民通过现场的象山港(西沪港)水生生物放流平台,将鱼苗轻轻倒入特制的滑道,一尾尾小鱼苗顺着两米长的蓝色滑道,流入大海。另外部分市民乘坐放流船艇,出海放流。
“新年放鱼,是对大海的祝福,也是告诉孩子要保护海洋,保护生态环境。”市民柴珍珍带着孩子参加放流活动,表示“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的理念要代代相传下去。
此次活动采用分批放鱼和海上放流相结合的方式,放流的苗种包括大黄鱼、黒鲷、黄姑鱼等,总数超过10万尾。
据了解,去年12月,位于黄避岙乡高泥村的象山港(西沪港)水生生物放流平台(简称象山港放流平台)获国家农业农村部审核批准,成为宁波首个专业化、规范化的放流(放鱼)平台,今年1月1日正式揭牌启用。该平台面积5000平方米,水域面积200平方公里,范围覆盖周边海域,为科学放流与海洋生态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物理支撑。平台以“科学放鱼、公益护海”为宗旨,着力打造高水平社会放流(放鱼)示范平台。值得一提的是,该平台将常年对社会开放,开展科学放流活动。
黄避岙乡党委书记郑波波表示,平台启用后,将通过专业机构进行运营,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提供高质量、个性化服务,确保放流的科学性。同时,利用好“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资源优势,着力推进苗种培育、科学放鱼与文旅产业的发展融合,带动文化创意、生态IP打造、亲子研学等文旅产业的长效、常态化发展,不断充实海洋牧场、夯实“蓝色粮仓”。
象山港放流平台获批后,象山县慈善总会专门成立了象山港放鱼慈善基金,爱心企业家们积极响应,捐赠放鱼慈善基金突破100万元,将专项用于科学放鱼及海洋生态保护相关项目。活动当天,象山县慈善总会负责人向十位基金发起人代表颁发证书。现场,中国书法家协会、西泠印社等爱心人士捐赠作品,呼吁更多人参与到公益护海的行动中。
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作为渔业大县的象山,肩负着修复振兴浙江渔场的重任。上个世纪70年代,象山渔民率先提出了休渔概念。1995年,这项举措上升为全国性渔业资源保护制度。1998年,伏季休渔制度在我国全面实施,象山举办首届中国象山开渔节,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理念,已深植象山渔民的血脉中。
“作为渔民,我深切感受到现在的海洋资源很脆弱,保护海洋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这个概念一直在我们脑海里,也一直是这么做的。”渔民乐海勇深有感触地说。
欲取之,必先予之。近年来,象山不断深化渔业资源修复,全力打造“海上两山”实践地。仅最近5年,就在象山港、南韭山、渔山列岛等海域增殖放流大黄鱼、黑鲷、曼氏无针乌贼等10多个渔业品种近20亿单位。象山港放流平台的启用,也彰显了象山在海洋生态保护方面的决心和行动,努力为推动全国海洋生态保护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下一篇
今日申购:星图测控